《捅马蜂窝》-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捅马蜂窝》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3-11-09 16:55:52 【字体:

《捅马蜂窝》,《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姓名:王莹《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一、\t课题:《捅马蜂窝》班级:四年级3班二、\t教材分析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也必须要经历童年时光。所以多种不同的经历和小插曲构成了我们的童年,让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童年的美好时光,有好奇、喜乐、忧愁,展示的是作者童年的独特经历,描述了童年时难忘的回忆,这个过程中情感变化鲜明,语言天真活泼,这件事情最终也让“我”引发思考,并且学到不伤害旁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三、\t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内容易懂,语言活泼,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感受,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单纯和心理认知,可以及其学生兴趣。对于本课的内容马蜂窝,城区的孩子可能比较少见,不容易联系实际。而本校位于郊区大兴,学生可能接触自然的机会比较多,有过和作者类似的经验或是近距离观察过马蜂窝,这是一点优势,教师应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从而激活课堂氛围。四、\t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能写本课“挖”等11个生字,会认“嬉”等13个生字。理解“嬉戏”、“反驳”、“捣毁”、“惊魂稍定”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反驳”一词造句。(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话,朗读,合作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理解课文最后作者想表达的主旨:不伤害旁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理解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2、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理解不伤害旁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六、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制作。2.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七、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第一课时(一)\t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人观察过马蜂窝或是捅过马蜂窝?当时是什么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和作家冯骥才来感受一下他童年的独特经历吧!(二)学习生字词(25分钟)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写课后的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这些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2.小组讨论 要求:讨论11个会写生字写时应注意那些地方容易写错,13个会读生字应如读,不要读成其他的音。这些字可以如何组词,都是什么意思。  3.解决字词。  (1)解决要求会写的生字  概(右面是我们学习过的既,不是即——展示小篆,解释字义) 驳(右面是撇、点、撇、捺,不要写成叉子) 绑(绞丝旁,用绳子绑住;右面是帮的上半部分,区分绑、帮:帮助、绑住) (2)解决要求会认的生字 扎(za zha zhá 区分三个读音,分别组词,在文中读什么音 ) 疙瘩(gē da 轻音)(3)指名读,齐读,正音,小组读。 4.听写词语 (一组选一个上台写,其他人在听写本上默写)  大概 反驳 挖出 复仇 尸体 拖进 眉心 剧烈 趁着 绑起来 嬉() 13个要求会读的音 5.用“反驳”造句 (先理解字义,小组组内造句,写在书上,挑三个人造句)(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预习课文 ( 要求:标注自然段,分段落)2.一个小组说段落划分,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纠正。3.学生写段落大意,小组讨论汇报,老师总结、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课文了,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看(出示马蜂窝的图片),这是什么?小作者对马蜂窝做了什么?(二)精读课文 1.学生自读1-5段,思考“我”捅马蜂窝的原因以及“我”此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从原文语句中找答案)。 (1)学生自读思考后小组讨论,得出一致答案    A.“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形状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说明我对马蜂窝观察的很仔细,你们在什么时候才会仔细观察了解一些事情?人只有在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物下才会认真观察——好奇)   B.“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这句话暗示了什么?(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C.奶奶“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马蜂窝捅下来” 爷爷“不行,要蛰死人的”(爷爷奶奶的不同意见和奶奶说明如何去做激起了我同马蜂窝的好奇心,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2.学生自读6段。回答“我”在捅马蜂窝前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动词),我此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你从文中哪里找到的? 我找来妹妹,乘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校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A.“我”捅马蜂选在爷爷午睡的时候进行——因为爷爷不让捅,害怕被爷爷看到(当你们做不被大人期许的事情时,心情是怎样的?——忐忑,害怕?)     B.“我”做的准备是(理解相关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心理。):“悄悄溜”——害怕被爷爷发现,因为爷爷不让捅,担心被爷爷说;“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害怕被马蜂蛰,做好防护措施;“接绑”——捅马蜂窝的工具准备好,说明“我”是想捅马蜂窝的;“约定”“开门”“关住”——害怕被马蜂蛰,做好防护措施。(包裹得很严实——害怕被蛰) 3.文中第7段是怎样具体描写“我”捅马蜂窝的,抓住原文中“我”的动作形容马蜂的词语?(既然“我”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做了什么?开始捅马蜂窝)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 (1)分析词语,理解作者的心情以及当时紧张的氛围A.“我”的动作:“赶紧”、“使劲摇撼”、“扔掉”、“跑”——我很紧张形容“马蜂”的词语:“轰地”、腾空而起——马蜂动作很快,受到惊吓后立即飞起;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 B.“一团”——形容马蜂很多; C.“嗵”——声音,紧迫感随之而来。(2)指读读原文(2-3个) 捅马蜂窝的情景是多么紧张而扣人心弦呀。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段话?(3)我捅完马蜂窝后,妹妹却因为害怕把门关上了,我回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在原文中找答案。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A.从这只马蜂的表现,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把马蜂比作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可以看出马蜂拼死一搏保卫家园的决心。 B.引导朗读 谁来说说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应该读出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拼死一搏保卫家园的决心。 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段话?学生读,进行评价(3)我最后被马蜂怎么样了——蛰了4.自读第8-9段,思考问题“我”被马蜂蛰后的心理——害怕马蜂,不敢出屋。5.读第12-15段,爷爷告诉“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 问1:为什么马蜂明知道自己会死还要蛰小作者?——“我”破坏了马蜂的家园 问2:“我”听完爷爷的话后,对马蜂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捅了马蜂窝之后,“我”对马蜂的看法是: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 (好奇-害怕-佩服和感动)  “我”产生这样的看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只“不顾一切而拼死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爷告诉“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问3:在文章开头,奶奶说捅马蜂窝时,爷爷说的捅不得,一方面是担心马蜂蜇人,通过刚才爷孙的对话,你们想到爷爷说这话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什么吗?——因为爷爷知道马蜂的这种精神,所以才不让捅。 问4:在看到一只小小的马蜂在遇到破坏自己家园的敌人时都可以有这样视死如归的勇气后,我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愧疚、后悔。6.自读16段,从哪里体现了“我的后悔”?——用胶水粘......7.自读17-19问:我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原文那里体现?——期盼它们回来8.当马蜂回来搭建窝时,我的心情是——舒畅9.第四、五年“我”会做什么呢?(三)回归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1.再次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故事的前因后果。 2.引导学生采用各段内容归并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后所受到的启发。认识了马蜂保护家园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的特性;从文中“我”的忏悔中,感受到不应该伤害马蜂,应该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加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捅马蜂窝》
姓名:王莹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一、课题:《捅马蜂窝》 班级:四年级3班 二、教材分析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也必须要经历童年时光。所以多种不同的经历和小插曲构成了我们的童年,让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童年的美好时光,有好奇、喜乐、忧愁,展示的是作者童年的独特经历,描述了童年时难忘的回忆,这个过程中情感变化鲜明,语言天真活泼,这件事情最终也让“我”引发思考,并且学到不伤害旁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内容易懂,语言活泼,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感受,
捅马蜂窝
5、捅马蜂窝 [教材简析]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课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至“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写“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蛰的经过。第二部分从“当夜,我发了高烧”至“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通过“我”挨马蜂蛰后对马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毒品的有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第三百五十七条: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
大一思想品德法律知识点
大一学生应了解校园安全法律知识,如禁止携带危险品进入校园,禁止违法办学等。 以上是大一思想品德和法律知识方面的一些基本要点。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注重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

信息来源: 湖南省林业局      责任编辑: 东方皓阳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捅马蜂窝》

31695101